墙面漆漆病及解决方法
生病乃人之常情,我们的墙面漆久而久之,经过岁月的磨损当然也会“生病”,那么,常见的“病情”有哪些呢?又该如何对症下药?接下来小编与您一网打尽。
1.漆病:粉化
原因:过量稀释;低温施工;未使用底漆;底材吸水过快;涂层太薄;劣质涂料。
预防方法:严格按产品要求施工;选用较好的涂料按施工方法涂装。
处理方法:消除粉化原因,采用较好的涂料;打磨粉化部分,打底重涂。
2.漆病:开裂、剥落
原因:过分稀释或涂料过厚;表面处理不当;腻子附着力差;使用劣质涂料;在木头上涂漆,没用底漆;因年代已久老化变脆。
预防方法:使用较好的涂料;处理好基底,使用好的腻子。
处理方法:刷去松脱物,打磨表面,重涂;未上漆的木头,应用底漆打底。
3.漆病:施工中起泡
原因:包装桶过度振动;采用两种不同品质的涂料滚涂过快;辊筒的毛过长;涂料被反复辊涂或来回刷漆;在多孔表面辊涂涂料。
预防方法:选用较好的涂料;避免过度的反复辊刷;使用短毛辊筒;在多孔表面先使用底漆。
处理方法:打磨后重涂。
4.漆病:针孔
原因:底材比较疏松,气孔较多;气温或烘烤过高;稀释剂挥发速度太快;涂料静置时间不够长;漆膜过厚
预防方法:延长涂料静置时间;降低烘烤温度,避开高温区域施工;降低涂料施工粘度;如需很厚的漆膜可考虑两次喷涂;使用封闭性能好的底漆。
处理方法:将问题漆膜打磨平整后重涂
5.漆病:起泡
原因:基底腻子以石膏粉、滑石粉、双飞粉为主,遇水膨胀, 顶起漆膜起泡;基底水分过高,向外扩散时其压力把漆膜鼓起,特别是 透气性差 的产品;土建时防水处理差导致雨水通过裂缝或未上漆基面进入基底,或有漏水,扩散时破坏漆膜。
解决方法:铲除所有起泡、剥落部分,若是由于腻子原因引起的问题,铲除腻子并用合适的腻子重刮;
遵循施工规范,做好基底防水层,施工前对基底裂缝进行修补,保证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要求,必要时在局部区域增加漆层以保证阻止雨水渗入。
6.漆病:滚筒刷痕
原因:辊筒毛长选择不当;使用低质涂料;使用低质辊筒;辊筒使用技巧不佳;涂料粘度高,未合理稀释;施工环境湿度高;一次上料太多。
预防方法:选择适当长短的辊筒毛;使用优质的辊筒;通过练习,不断提高辊涂技巧;按要求稀释。
处理方法:打磨平整后重涂一道。
7.漆病:遮盖力差
原因:过度稀释;流平性不好;漏涂;使用低质量涂料;色漆遮盖力差。
预防方法:涂面漆前先用底漆;使用具有强遮盖力与良好流动性的优质涂料;使用优质工具及推荐的辊筒。
处理方法:打磨平整后重涂一道。
8.漆病:褪色
原因:没有使用底漆;漆膜粉化、泛碱引起;基底碱性过大,有裂缝产生;色浆耐碱性差;色浆耐候性差。
预防方法:选用耐候性、耐碱性好的色浆;处理好基面。
9.漆病:流挂
原因:涂料粘度低;稀释剂挥发速度慢;局部漆膜涂装过厚;上漆过多。
预防方法:适当提高涂料粘度;使用快干稀释剂;调整施工工具及方法,确保涂装均匀;清除边角线多余的漆料。
处理方法:将问题漆膜打磨平整;按预防方法重涂。
10.漆病:龟裂
原因:在弹性中涂上使用非弹性的面漆;底漆或中涂层未干就涂装面漆;涂装时一次施涂过厚;涂层的自然老化;涂装时气温过低。
预防方法:选用合适的配套体系;严格控制重涂时间;按产品要求的施工温度施工;选用不易开裂的优质涂料。
处理方法:刮去旧漆膜,打磨表面,按产品要求重涂。
11.漆病:起皱
原因:涂刷过厚;在过热表面或极热的气温下施工;漆膜未干时暴露在高湿环境下;第一涂未完全干燥时即覆涂;在沾污的表面上刷漆;稀释剂不合理;涂装体系不合理。
处理方法:去除起皱涂层,打磨后重涂;第一涂完全干燥后刷涂面漆。
12.漆病:光泽不均
原因:漆膜厚度不均匀;涂装水平差;稀释比例不一致,稀释剂选用不当;底材平整度太差、粗糙度不均匀;底材吸收能力不同;喷涂未分块涂装,漆雾和接头影响。
预防方法:底材确保平整、粗糙度一致;喷涂施工须分隔成块,做好保护,防止漆雾影响;严格控制稀释比例,均匀涂装。
处理方法:底材处理平整后发花处打磨,严格按工艺重涂。